
新甘肅·甘肅日報記者白永萍 通訊員頓映杰
日前,從隴西到張家川的7504/7503次公益性“慢火車”緩緩駛出張家川車站,車上的16名乘客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幫助下,免費帶貨上車,將當地土特產運出了張家川,享受到了“慢火車”帶來的便利和經濟實惠。
如今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,科技、經濟、生活方式等都在飛速發展,高鐵、動車等都在提速。然而,在提速的大軍里有一個和諧的音符,那便是數十年如一日溫惠著沿線百姓生活的公益性“慢火車”。這種“慢”深得人心——票價漲幅慢、站點多、?繒r間長,運載的是普通農產品,途經的是“窮鄉僻壤”,卻站站?吭跐M足百姓需要的地方。
俗話說:“火車一響,黃金萬兩”,講的就是鐵路建設和運輸對于拉動地方經濟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。在全國開行的81列“慢火車”,從隴西到張家川的 7504/7503次公益性“慢火車”,就是其中之一,沿途經停清水縣、天水、渭南鎮、新陽鎮、甘谷、武山、隴西,深受沿線百姓歡迎。
據了解,張家川車站于2017年7月開始辦理客運業務。站長楊耀科介紹說:“目前張家川站每日開行4趟旅客列車,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隴西到張家川的 7504/7503次公益性“慢火車”,它聯通沿線縣城、小鎮,從天水到張家川的票價僅為4元,大大降低了出行成本,為沿途群眾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,也方便當地群眾到周邊集市銷售自家土特產,增加家庭收入。”
在天水工作的馮瑞琴,她的老家在恭門鎮付川村,她說,我一周往返兩次,每次都會乘坐7504次“慢火車”,這趟列車既方便實惠,又省事安全。
張家川縣恭門鎮西坡村的楊小蕓告訴記者,很多村民都帶著自家土雞蛋、山里采的野菜、張家川土特產鍋盔、油糕等到車站來兜售,還可以免費帶貨上火車售賣。
采訪中記者發現,在張家川站,很多農副產品和土特產都會通過“慢火車”被輸送到周邊地區,張家川很多人借著“慢火車”找到自己的“致富經”。尤其是近幾年,進山旅游的人越來越多,村民的商品銷路很好。
一年又一年,“慢火車”繼續著它的使命,編織出鐵路連城鄉、百姓奔小康的美麗畫卷,見證著鐵路給沿線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便捷和變化。一列又一列,“慢火車”將黨的扶貧惠農政策與偏遠地區的百姓聯系起來,讓每一個人都切實感受到政策的溫暖、公益的溫情,傳達了“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”的堅定信念。